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25章 痴人痴梦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,这才几天啊,一株株都开满了。”上官凝怔怔地看着那些花,没有说话,须臾,抬头望向墙外的那簇雪白的棠梨,春风一扫,稀疏枝桠上飘洒下许多白色的花瓣,像零落的花雨,在地上铺了浅浅的一层,寂寞无声。已经是第七天了,三场春雨,满院残絮,在她看不见的广袤土地上,世间万物皆在悄然无息的发生转变。而在这里,时间于她仿佛成了静止的。这也难怪,不被寄予厚望的日子,总是充盈到无趣。何况她是有心放逐自己。佛家讲一念起一念灭,要想摆脱人世间的痴惘迷离,就要承受将其抽离后的漫长寂寞,不多赠你,也不多夺你。念及此她又收回目光,将注意力放回书上,低声祷念,再不想其它。素茹见她懒动数日,这会子又沉默无言,就怕她闷出病来,于是提议说,“外面的桃园现在可热闹呢,小姐要不要出去去看看?”

    “不了,你去准备一下,待会咱们去寺里上香。”上官凝静静地审视着书中的内容,低声吩咐。趁着阳光和煦,鸟鸣山幽,她们一起徒步来到栖霞寺,远远地就听到寺里传来的吟哦高唱声,今日来寺里上香的人不多,行人稀稀落落的,不知道是不是寺里师傅们在做法事。这是历来的习俗了,到了某些特殊的日子,时常有信佛的达官贵人在寺庙里诵经祈福,有时候一念就是一整天,每当这时候寺里便会根据需要限制香客。栖霞寺是京城最有名的寺院,接待这类法事便特别多。上官凝遗憾地站在山门前,怀疑不巧赶上了寺里限客,正要返回,忽然被人从后面唤住,“皇后娘娘。”来人四五十岁年纪,笑意盈盈地走至她面前,先裣衽行了一礼,“臣妾见过皇后娘娘。”上官凝一眼就认出她是戚太后的贴身侍女,名唤朱静心,连忙扶她起身,“朱姑姑免礼。”见她在此现身,便料到戚太后这会子也在寺中,便跟着前去拜见。

    戚太后正在随方丈诵经念佛。上官凝进殿后不敢惊扰,只好在蒲团上跪下来。随她一起念经。待这一项法事完毕,戚太后才发现她的所在,微笑着朝她示意,一齐从殿里出来。因着同一个人的缘故,两人皆着素衣,彼此心照不宣。“听宫里人说你为了给太皇太后祈福,特意搬出宫去住了,真是难为你了。”上官凝心底黯然,回道,“这是孙儿应该做的。”戚太后和颜悦色地点点头,常年浸润佛光的眉目,笼罩着一片与世无争的清净柔和,让人望之亲近。“你能看开就好,世间事最是无常,无论外界如何改变,只要善养心性,你便能得自己的解脱。”“多谢母后教会,儿臣谨记在心。”

    二人相互挽着正在院里说着话,朱姑姑就从殿里走了出来,怀里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孩,乍一见这玲珑剔透的冰雪人,上官凝不免诧异,那像极了那人的眉眼,不是栖梧是谁。朱静心抱着栖梧走到她们跟前,笑道,“方丈说法事已毕,给了平安符,待会带小公主去宝殿开光即可。”太后捏起她手中的桃木符仔细瞧着,露出宽慰的笑容,“那好,我们这便前去。”回头见上官凝疑惑的目光,于是解释说,“哀家这次是为皇帝祈福来的。皇帝最近病了,怕把晦气传染给孩子,就托哀家给小公主求个平安符回来。”

    上官凝听到李攸烨生病的消息,眉间跳动一下,立时紧张起来,“她病得严重吗?”

    太后意味深长地凝视她片刻,温笑道,“你放心,太医说皇上的病是太过操劳的缘故,休养一阵子就会好了。”上官凝意识到自己的异样,立即羞窘地低下头,她终究做不到,做不到不闻不问,做不到置身事外,那根掩藏在心底的弦总能被她轻易地撩动。戚太后也不戳破,握着她的手道,“凝儿也一起去吧,为小公主开光,有你这位嫡母在,这平安符必能添福不少。”

    由明觉方丈亲自主持的开光仪式,在太后和皇后的见证下完成。小公主一直安安静静地坐在蒲团上,乖乖地被套上平安符,全程不吵也不闹,不禁令人啧啧称奇。方丈法师眼中的惊异十分罕见,亲自过来,用沾了净水的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,她亦是很配合地低头受礼,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,令戚太后等人亦忍俊不禁。受完了礼,小公主摸摸自己被点的额头,兴奋地朝大佛方向伸手,似乎在向他展示自己巴掌上的水痕。众人都很诧异,只明觉方丈意味深长地看了看身后,笑着把她的手拿过来,将自己手上的一串念珠戴到了她稚嫩的手腕上,戚太后大吃一惊,“大师,那串佛珠可是跟了您好些年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整整三十二年了。”明觉笑道,脸上的一条条皱纹皆是他苍老的明证,那枯木般的手掌与栖梧洁白的皮肤连接处,佛珠不停留地滚过,放佛完成了一段岁月的交接,“佛渡有缘人,贫僧今日将此珠送给她,也是贫僧的缘法。”太后听了怔怔不语,上官凝注目着栖梧手上的佛珠,心下也若有所思。凝神的片刻,谁都没有留意到小公主从蒲团上扑了下来,往佛台那边爬去。直到朱静心一声尖声呼叫,“小心!”众人才恍然回过神,就见栖梧正抓着佛案垂下的黄稠往上攀爬,那佛案上摆着一只铜铸香鼎,正被黄稠扯着往边沿滑动,眼看就要掉下来,下面正对着手无缚鸡之力的栖梧。戚太后脸色大变,急忙扑过去把她护在身下,众人都以为来不及了,没想到那香鼎竟生生停在了香案边缘。

    这出意外事故惊得众人一身冷汗,朱静心连连拍着胸口,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有惊无险,感谢佛祖。”小公主受了惊吓哇哇哭了起来,戚太后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,一边哄着她一边庆幸道,“阿弥陀佛,多亏求了平安符,果真是逢凶化吉了。方丈说得没错,小公主是个有缘人,受佛祖庇佑呢!”而上官凝的目光却和明觉方丈一样,只定定地落在那重新被摆好的香鼎上,刚才那匪夷所思的一幕并没有逃过他们的眼睛。

    怕再出什么意外,戚太后等人辞别了方丈,便匆匆忙忙地回宫了。上官凝送到山门,又返回寺里,直接找到明觉方丈,求证刚才那场意外,“佛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将一只摇摇欲坠的铜鼎牢牢钉固在案上,大师是否可以替我解惑?”明觉只做摇头不知,她左右问不出个什么,带着满腔疑惑离开了。待她走后,明觉笑看着佛像,“姑娘出来吧,她已经走了。”

    原本空荡荡的大殿里转瞬出现一个人影,诧异地问,“大师如何能猜到我在这里?”

    “贫僧的这双眼睛,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。姑娘一直跟在小施主周围,对小施主处处留心呵护,想必是她的母亲。”权洛颖想起虞嫦也能看见她的事情,猜测他们可能拥有一样的能力,心中释然,又听他轻易地道出自己身份,加之先前对栖梧的格外眷顾,因此心中平添许多敬畏,朝他做了一揖,“大师所言不错,在下确是她生母。”

    明觉对掌还礼,请她在蒲团上坐下。权洛颖坐定后,道出自己的不解,“那串佛珠对大师如此珍贵,大师为什么会将其送给小女栖梧。”

    明觉笑道,“无他,只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。”权洛颖不解,明觉怅然道,“三十二年前,贫僧曾想度一人脱离苦海,最后却为人所度,临别前她赠贫僧一串佛珠,就是令嫒手上那串。”

    权洛颖心下一忖,三十二年前,李攸烨尚未出世,何况是栖梧,何来物归原主一说,恐怕是原主已逝,只能物归后人了。她心中明白几分,不免感慨,“大师是得道高僧,一向是度化他人,居然也会为人所度?”

    明觉道,“心中有佛,佛便具万象,具万言,人度我,即是佛度我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那人度化大师的是哪一象,哪一言?”权洛颖刨根究底,“据我所知,三十二年前,正逢乱世,世道多艰,生民罹难,大师慈悲为怀,身处乱世,明知自身能力有限,如何凭一己之力,普度众生?”

    明觉目光迟滞片刻,合掌坦言道,“佛曰,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。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